近日,山東泰安60歲兒子喝酒晚歸被85歲母親提鞋“教育”的一則報道,讓許多網友羨慕不已。老母親的拳拳愛子之心中可見家風純樸,家教甚嚴。家風正,遂人不斜。良好的家風影響著子女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底氣。
家中一老,如有一寶。在一個家庭里,父母的思想往往決定了家庭的價值觀。父母的言行引導了整個家庭的風氣,這風氣就是家風。作為兒子,與三五好友相聚小酌幾杯,晚上9點多回家也不算太晚,但老母親卻拿著鞋“懲罰”兒子。在老母親看來,這是兒子“不懂事”的表現。最后,兒子趁母親松懈偷笑著溜走。這偷笑是頑皮,像極了小時候母親管教;是慚愧,讓老母親擔心牽掛了;是竊喜,僥幸逃過嚴厲的懲罰;是幸福,這個年紀還能被母親管著,讓自己的行為受約束不過分。“清白家風不染塵,冰霜氣骨玉精神。”有什么樣的家風,就有什么樣的家庭。老母親年歲雖大,但依舊重言傳、重身教,常教導、育品德。
家規有形,家風無聲。“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”。家風建設必須持續經營、久久為功。從孔子庭訓“不學禮無以立”,到諸葛亮誡子“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”,家訓故事和家風箴言里,承載著祖輩對后代的期望,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。中華民族重視家庭的文化,積淀而成的傳統家庭美德,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,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,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、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,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。家庭和睦,社會才能安定;家教良好,未來才有希望;家風純正,社風才會純凈。無論時代如何變化,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,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,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,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,都必須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風。
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。黨員干部的思想境界、一言一行,直接影響著家庭成員,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家風家貌。八旬老母親尚且如此,我們黨員干部打鐵必須自身硬,必須自覺為全家人立好樣子帶好頭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家風問題,深刻指出“家風好,就能家道興盛、和順美滿;家風差,難免殃及子孫、貽害社會”,提出“廉潔齊家”,明確告訴黨員干部家風不是個人小事、家庭私事,而是連著黨風政風的大事,必須高度重視家風建設。我們每個人作為家庭一員,必須修身為旗,立身為范,以此帶動形成好家風。修身重在修心,讀好科學理論這部“真經”,念好黨性修養這門“心學”,固信仰信念、礪道德操守、重廉潔自律。
新時代新征程,培育家庭美德,崇尚良好家風,才能為家庭謀和諧、為他人送溫暖、為社會作貢獻。只有讓美德植根每個家庭成員心靈,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,每個人、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,才能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