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記“全國文明家庭”濟源沁園街道濟合苑社區李鵬舉家庭
作者:成利軍 來源:河南日報時間:2020-12-242020年11月20日,一條新華社授權發布的電訊被無數人點贊,來自濟源沁園街道辦濟合苑社區的李鵬舉家庭被評為“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”,受到了黨中央的隆重表彰。
良好的家風,在李鵬舉的家庭中是如何形成,又是如何傳承的呢?
傳承 “一心一意”到“心心相印”
在李鵬舉的老家濟源下冶鎮曹腰村有一塊功德路碑,碑文講述了家族里一位已故的老人李守哲為周邊6個村盡心盡職、廣做善事的故事。碑是老人去世后,6個村的鄉鄰共同所立。
“常懷善心,常行善事。”一條樸素的家風,自李守哲起已經傳承了7代人。這家風,如同一種無形的力量,變成了“老李家”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自覺行動。
李鵬舉為記者講了一個故事。他說,這些年生活好了,家族里的人大多數都居住到市區了。進城后的“老李家”遇到了一個實際問題,大家由于居住分散,平時聚少離多,每年僅在春節時匆匆見面。走親戚時拿的禮品也是東家拿西家,你家拿我家。這些又麻煩又浪費的舊習俗每年都困擾著大家。
2006年春節,“老李家”經過商議,決定改掉這些繁文縟節,文明串親,節儉過年,由長者引領大家重溫家風家訓。如何讓聚會更有意義?2008年春節,“老李家”的兄弟們提議,建立一個“家庭愛心基金”。“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元錢,每人每年就是365元,聚少成多,能做很多事情。”這個提議得到了長輩們的認可,當場就獲捐10900元。
從此,春節聚會成了“老李家”的“團拜會”。“團拜會”上,除了始終未變的重溫家風家訓,年輕人相互聊事業,孩子們相互談學業,老人們則比健康和比孩子們的孝心……截至目前,“家庭愛心基金”已有10多萬元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這些基金里還包括孩子們節省出來的壓歲錢和零花錢。
原本這筆基金是用來獎勵學習進步的孩子和孝老愛親的模范,現在已經開始向更大范圍擴展,開始用于扶危濟困、助學獎勵等社會公益活動,比如用基金購置的包括桌椅板凳在內的價值2萬余元的全套紅白事用具,已經為更多的鄰里群眾提供了便利。
齊家 “以己所學”為“時代發聲”
在20世紀90年代初,李鵬舉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,之后開始投身教育事業,直至成為一名校長,他倡導的“書法教育”曾經成為全省特色教育的亮點。作為一名年輕的校長,事業又正處于上升期,李鵬舉卻轉身投入到了老年教育工作中。
他認為“老齡社會來了,老年人接受再教育的意義更大。”由于全身心地投入,2009年,濟源老干部大學被授予“全國先進老年大學”榮譽稱號,李鵬舉也被評為“全國先進老年教育工作者”。
這些年,李鵬舉把大部分業余時間用于研究和傳播傳統文化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2014年,他登上河南衛視,開啟了十余期的系列國學講座。妻子晁暉一直默默支持著他對傳統文化的鉆研,甚至不遺余力讓李鵬舉求學深造。每逢李鵬舉外出授課,晁暉都會幫著整理講義和制作課件,做好賢內助。
晁暉處事干練,在工作上更是“多面手”,2018年曾榮獲“濟源市五一勞動獎章”。夫妻倆的言傳身教,也深深影響著兒子李秉原。李秉原從小就是一名勤奮上進的優秀學生。
“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”談到家庭,李鵬舉說,家里三口人始終堅守著長達20年的約定,那就是“保持五好”,即“好奇、好想、好學、好問、好說”。在這個書香濃郁的家庭里,三口人只要聚到一起,就會圍在書桌旁討論問題、暢談理想、分享收獲。
“之所以走上傳播傳統文化的道路,是因為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,傳統文化博大精深,它既讓國人引以為豪,同時又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之一;另一方面,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快速走向現代化,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,思維、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變化,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,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文化開始的,所以,中國傳統文化更具推廣、弘揚和光大的價值。”李鵬舉說,他將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,從普通百姓的視角來認識經典、解讀經典。
在機關,他講《國學經典與職業素養》;在企業,他講《家國情懷與政商關系》;在高校,他講《堅定文化自信》。他講課方式詼諧幽默,總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明深刻哲理,深受大家喜愛。
晁暉說:“鵬舉講一節課大概需要兩個小時,卻要準備兩萬多字的講稿。我雖然心疼他,但是明白他喜歡這些,所以必須支持。”
筑夢 “四梁八柱”點“眾人之光”
李鵬舉家庭獲得“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”榮譽前,曾先后獲得“河南省最美家庭”、“河南省文明家庭”等榮譽。“老李家”的家風一次次獲得人們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。
這些年,“老李家”家風的傳承方式又得到了新的提升,明確了“忠孝勤和”為“四梁”,“愛國愛家、善鄰善友、敬事敬親、知禮知行”為“八柱”的新的家風傳承體系。李鵬舉家庭的榜樣力量,鼓舞著更多的親友。他說,大家庭里的所有人都很珍惜這些榮譽,大家一致商定,要以“家風傳承促進會”為基礎,搭建更多親友參與的“家庭文明共同體”。
據了解,在這個已搭建的“共同體”里,要求所有親友:
——大愿景引領。每個小家庭都要有目標、有夢想,相互支撐,唇齒相依,榮辱與共。小家庭要融入大家庭、情系大家庭,增強吸引力、親和力和凝聚力。
——小起點漸進。堅持對“四梁”、“八柱”身體力行,從小處著手、小事做起,對孩子從小培養引導。
——多商議共享。凡事多商量、多奉獻,立下的規矩要身先士卒、率先垂范;多向榜樣和先進模范人物學習;要多和身邊人分享,分享就是傳播、示范和引領,進而影響到更多的人。
——少攀比多進步。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,家家情況各有不同、不能盲目照搬復制,更不能盲目攀比。要緊緊抓住少數關鍵人的示范引領作用,帶動大家同頻共振,不斷改進,與時俱進,共同前進,持續賦予文明家風新內涵。
李鵬舉對記者說,“全國文明家庭”是榮譽,更是鞭策和責任,以后他將和更多親友組建文明家庭志愿服務隊,設立文明家庭創業扶持基金,建立文明家庭傳承展覽館等,以此幫助和影響更多的人。
“家風也是無形的力量,我們在轄區倡導明禮知恥、崇德向善、勤廉篤實的文明家風,大力開展‘傳家訓、立家規、揚家風’活動以及創建文明家庭、尋找‘最美家庭’、‘家庭教育暖心公益行動’等活動,就是為了推動全社會建設好家庭、傳播好家教、弘揚好家風。”李鵬舉家庭所在的沁園街道主任張先軍表示:“下一步將會把鞏固和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作為街道‘十四五’規劃的重要一項,持續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促進全民素質提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