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三稟父母:述家和萬事興
男國藩跪稟:
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。正月八日恭慶祖父母雙壽,男去臘做壽屏二架,今年同鄉送壽對者五人,拜壽來客四十人。早面四席,晚酒三席。未吃晚酒者,于十七 日、廿日補請二席。又請人畫椿萱重蔭圖,觀者無不稱羨。
男身體如常,新年應酬太繁,幾至日不暇給。媳婦及孫兒女俱平安。正月十五,接到四弟、六弟信。四弟欲偕季弟從汪覺庵師游,六弟欲偕九弟至省城讀書。男思大人家事日煩,必不能常在家塾照管諸弟,且四弟天分平常,斷不可一日無師,講書改詩文,斷不可一課耽擱。伏望堂上大人俯從男等之請,即命四弟、季弟從覺庵師。其束修銀,男于八月付 回,兩弟自必加倍發奮矣。
六弟實不羈之才,鄉間孤陋寡聞,斷不足以啟其見識而堅其志向。且少年英銳之氣,不可久挫,六弟不得入學,既挫之矣;欲進京而男阻之,再挫之矣;若又不許肄業省城,則毋乃太挫其銳氣乎?伏望堂上大人俯從男等之請,即命六弟、九弟下省讀書,其費用,男于二月間付銀廿兩,至金竺虔家。
夫家和則福自生。若一家中,兄有言,弟無不從,弟有請,兄無不應,和氣蒸蒸而家不興者,未之有也;反是而不敗者,亦未之有也。伏望大人察男之志,即此敬稟叔父大人,恕不另具。六弟將來必為叔父克家之子,即為吾族光大門第,可喜也。謹述一二,余俟續稟。
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
譯文
兒子國藩跪著稟告:
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。祖父母的生日為正月初八。為此,我去年臘月做了兩架壽屏給他們祝壽。今年,祖父母生日那天,送來壽對的有五位同鄉,有四十人來我這里向兩位老人拜壽。上午,我為他們做了四桌壽面,晚上,招待他們的是三桌酒席。沒有來赴席的,我準備在十七日和二十日補請他們。此外,我還請人畫了一幅“椿萱重蔭圖”,看到的人都稱贊不已。
我的身體如常,新年應酬太多,每天都忙忙碌碌的。媳婦和孫子孫女都平安。正月十五日,我收到四弟和六弟的來信。四弟想和季弟一同在汪覺庵先生家中學習,六弟和九弟想到省城去讀書。我想父親家務事已經很繁忙,不可能天天在家塾管教他們,而且四弟的天分平常,不能一天沒有老師的教導,給他講書、批改詩文。所以我想請父親答應他們的要求,立刻叫四弟、季弟拜覺庵為師。需要給老師送的金酬,我八月初帶來。這樣,我想兩個弟弟一定會努力學習、奮發向上的。
六弟天資聰穎,很有前途,但鄉間的見聞太貧乏,不足以啟發,并促使他發奮上進。他現在年輕氣盛,總受打擊肯定不行,上次沒有考好,很是打擊他;隨后想到京城來,被我阻止,對他又是個打擊;如果這次再不許他到省城讀書,就大大挫傷 了他的銳氣。請父親答應他們吧。二月間我帶二十兩銀子放置在金竺虔家,作為他們的學習費用。
一家人如果和和氣氣,便會很快過上幸福生活。一家人若哥哥說話,弟弟都聽,弟弟有什么要求,哥哥都答應,這樣和氣的家,沒有不興旺的;反之,這個家就一定要敗落。懇請父親體諒我的這片心意,還請轉達叔叔我的意思,我就不另外給他寫信了。六弟將來必定是繼承叔叔家業的后代,他這個人能使我們曾家興旺發達,這實在叫人感到高興。暫且說到這兒吧,別的話容后再敘。
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
曾國藩
(來源:摘編自《中華家訓經典大全集》,北京外文出版社 ,2012)